您现在的位置:工程职校 > 校园动态 > 新闻资讯 > >“重走长征路 担当新使命”——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三名”工程建设学科带头人及夺波名师工作室专题培训活动

“重走长征路 担当新使命”——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三名”工程建设学科带头人及夺波名师工作室专题培训活动

来源: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作者:刘晓君发布日期2023-08-30 12:31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三名”工程建设,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峥嵘岁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锤炼党性,激励广大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新起点实现新作为。2023年7月10日——7月15日,学校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担当新使命”主题培训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爬雪山、过草地,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80多年前,红军在阿坝州翻越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转战停留16个月。这也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那些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红军将士,他们把战斗精神融入脚下的土地与河流。

踏上当年红军长征路,一路缅怀,一路感慨,亲身体验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件件红色文物,生动再现了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情景,在给人深刻教育的同时,凝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的强大精神力量。 

                                                            追寻赤子初心        共话民族团结

  培训的第一天,一行人来到了有故事的红色之城——理县薛城镇。

“红军不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夏,红四方面军几经辗转,来到汶川威州,红五十军则进驻理番(今理县)蒲溪乡。红军到蒲溪后,立即召开了紧急动员会议。会议内容是在羌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把广大羌族人民团结起来,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这年9月,在红五十军女指导员陈文兰的领导下,蒲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

“中华民族一家亲”,羌族老百姓弄清了红军的政策,纷纷从深山老林里回到家里,为红军送粮、送酒。据考证,当年蒲溪乡有80多名羌民参加红军。其中,90%以上牺牲在雪山草地。

据理县县志记载,红四方面军的数支部队在当时的理县驻扎半年之久,并在县城薛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设立医院、儿童院和各行政部门。

“在薛城一带,就有近400人参加红军,其中大多数为革命牺牲,解放后回到家乡的只有不到10人。”薛城文化义务讲解员说,“现在住在薛城的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过红军,从没有人说过后悔”。

                                          重走红军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在细雨朦胧之中,在山间崎岖的小路之上,在长征干部学院带班班主任的带领下,行人排着整齐的队列,扛着鲜红的旗帜,前往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追求胜利的革命精神。踏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足迹,内心涌动着火热的激情,从山脚一步一步走到烈士墓纪念碑前,集体向纪念碑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位于亚克夏山,此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长征翻越次数最多的大雪山,山脉绵延红原与黑水两县之间,海拔445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黑水剿匪部队西线部队进入亚克夏山,解放军轻骑师137团在驻营地发现12具排列整齐的遗骨,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等军用品。经过缜密分析,一致认为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留下的。随后,解放军137团官兵收敛12名红军战士遗骨,以石砌墓、用木立碑,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之墓”。1982年,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此墓。 2006年5月,国务院将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红原县安曲镇体验了牧区生活(搭帐篷、捡牛粪、磨青稞等)后,我们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徒步穿过日干乔沼泽,体验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追思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怀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

夏日的日干乔大沼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静谧秀美。路边一块刻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纪念碑将大家的思绪拉回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在这片风景如画的草原上,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1936年8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左路纵队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经红原县渡过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征服沼泽的艰难历程。

“80多年前的日干乔大沼泽,草海、泥潭密布,气候无常,时而冰雹、时而大风、时而艳阳高照,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据红原县党校老师介绍,当年红军过草地面临诸多困难,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这里。

过草地时,大家深一脚浅一脚,体会到了当年红军战士走得何等艰辛。泥水打湿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但浇不灭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革命先辈手提的马灯穿越时空,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踏访红色会址     触摸伟大灵魂

在实地教学中,学员们参观了昌德红色教育基地、芦花会议纪念馆、芦花会议会址,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团结进取,学习他们实事求是、克己奉公的作风,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敢想敢做的精神。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曾三进三出黑水,在最困难的时期,黑水人民为红军筹粮、熬盐,提供大量的羊毛、牛毛、畜皮、兽皮等御寒物资,黑水人给红军当通司、当向导帮助红军成功翻雪山过草地,从这里北上走向胜利。

芦花镇是黑水县委县政府驻地。县城半山腰有一座四层藏式碉楼,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芦花会议”的会址。1935年7月,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在藏民泽旺家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组织问题,排除了干扰,统一了党的思想。红军走后,泽旺和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一代代守护着这座会址。在这一家四代80多年的精心守护下,这座历经几百年风雨的藏式民居至今依旧牢固地屹立着,走进室内,马鞍、草鞋、铁锅、标语……令参观者思绪翻腾,仿佛置身于那个红色年代。

                                         铸魂增知谱新篇     锐意进取担使命      

一堂特殊的“微党课”在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开讲。“张政委慢慢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人们,又看看行进的队伍,吃力地站了起来,勉强地笑了笑说:‘你们走吧!我……我不行了!同志们……全国人民在盼望着你们……’他转身把脸紧紧贴在警卫员的脸上,而后又扑在我的身上,紧紧地和我握了一下手,无力地倒了下去。我们扒开积雪,含着泪掩埋了张政委,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踏着战友们没走完的路,继续向山上走去。”长征干部学院老师分享了一位老红军的长征回忆录。被先烈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感动,现场不少同志都噙着泪水。

“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毫无畏惧地走上革命征程?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的红军战士明知前路艰险却毅然前行?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还能保持整齐的队列?”

“微党课”后,学员们在交流中谈到:“一走才明白,长征哪里有路啊!许多地方是红军走过了之后才有了人的足迹,也才有了路。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在现代党支部书记庄剑梅的领誓下,在场的所有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红军长征翻越过的大雪山,庄严的宣誓表达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聆听红军故事,追忆曾经那段震山河、撼心灵的英雄壮举,我们深深感受到红军将士用意志、勇气和力量谱写的长征史诗的伟大。“对比一下,我们面对的困难有红军多吗,比红军更沉重吗?”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长征精神发扬好、传承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求真务实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严实的作风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绩,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华丽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一代代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先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奋斗新时代。流淌着红色血液、氤氲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上有着永远闪光的长征精神,启迪和激励着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们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状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为职业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本文标签】:

热点动态/ hot news

快速通道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德育之窗- 教学科研- 鉴定培训- 招生就业- 资助中心- 联系我们

二维码 招生报名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